杭商孫德良:改革開放30年的創業典型
改革開放的年輪,在2008年刻上了它的第30道痕跡。在這風云際會的30年里,杭州經濟創造了奇跡,在30年的節點上,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杭商"品牌,無疑是對在杭州經濟中創業者的一次總體性總結與提練。大氣開放,精致和諧,作為極具特色與個性鮮明的商人群體,在這30年里用他們的勤勞與智慧創造出了璨若星空般的神話。現在,讓我們回首杭商的30年的足跡,尋找30年中最值得關注的杭商創業故事。
杭州電視臺《杭州新聞聯播》"改革開放30年·杭商創業故事"特別報道組策劃了在全國范圍內尋找"杭州籍在杭創業者"、"杭州籍在外創業者"以及"外地在杭創業者"的故事,總結杭商特點,為更多的創業者提供借鑒,并形成全社會關注敢為人先、不畏艱險的杭州創業精神的氛圍。
11月4日,欄目組特別邀請了作為年輕有位的杭州本土民營企業家,創下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的多個"第一"的孫德良。孫德良和網盛公司的創業故事,也當之無愧成為最值得關注的杭商改革開放30年來的創業典型,成為媒體關注的主角。在改革開放30年這個重要的節點,在全球經濟面臨嚴峻考驗的這一關鍵結點,通過對話,能鼓舞眾多創業者。
人物簡介
孫德良,1995年畢業于沈陽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1997年,從2萬元蕭山老家高利貸艱難起步,十年后企業市值數十億元,打造了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行業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孫德良帶領的網盛是中國"互聯網寒潮"時代第一家贏利的互聯網公司,被稱為"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另類標桿"。為我國互聯網產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中國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和典型。
以下是本次特別報道的主要內容:
之所以稱其"另類",因為從一開始,孫德良走的就是一條不同尋常的互聯網道路,也常常被人們與另一互聯網領軍人物阿里巴巴的馬云相提并論。
孫德良是這么判斷,未來互聯網發展一定是細分的道路,細分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1997年我開通了國內第一個專業化的電子商務網站中國化工網英文版,計劃將國內的產業情況介紹到國外。然而那時讓人接受互聯網很難。與客戶講2個小時互聯網,他們仍然不明白,但是簡單的兩個字"出口"卻把他打動了。
就這樣我拿到了第一個1.2萬元年費。以會員+廣告的模式,中國化工網創立當年就盈利20萬元。次年5月,我又推出中國化工網中文版并保持穩步成長。即便是在2000年互聯網寒流來臨的時候也實現了贏利。
然而緊接著,2001年一場知識產權官司,世界500強的企業把我們告上法庭,我們在沒有請律師地情況下打贏了,最后還通過一些媒體的支持,使我們勝利的做了一場中國入世第一案的免費的品牌宣傳。打贏之后,隨著知名度大增,業務就上了很大一個臺階。
依托中國化工網,2006年12月15日,網盛科技在深交所掛牌交易。通過融資,我投了部分錢用于把"生意寶"(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