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良代表新經濟入選《浙江改革開放30年口述歷史》
中國改革開放30年,成就了一段創造者的歷史,是一段改變中國影響世界的歷史,它不僅值得歷史學家深思,也同樣值得新聞工作者付出畢生的熱情。
為紀念浙江改革開放30周年,由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社長王旻主編,將過去30年浙江土地上的一些人、一些事歷史以口述的形式記錄下來,編撰成冊,成為口述歷史。《浙江改革開放30年口述歷史》一書近日由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發行。這是一份浙江人民在改革開放30年中最真實的集體記憶,一經面世,便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學界的重視。
這30年來,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片熱土,浙江大地風起云涌,群英匯聚。敢為天下先的浙江人講誠信,重商譽,腳踏實地,艱苦創業,向有"中國的猶太人"之譽。如今,浙江已成為世界制造業的重要基礎之一,浙商已成為馳騁國內外商界的一支勁旅。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中,浙江人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口述歷史是一種真實記錄歷史的文體,通過記錄重大事件親歷者的所見、所聞、所思與所為,給后人留下一份真實的歷史草稿。作為本書中收錄的走在改革開放大潮前列的浙江唯一的"新經濟"領軍代表人物,網盛生意寶(股票代碼:002095)董事長孫德良,過講述其創業十一年感言來回顧改革開放30年這一歷史變革,以下為本書該人物口述專訪節選:
孫德良表示,回首改革開放30年,我常常想過去讀書時候的兩句話,一是時勢造英雄,二是英雄造時勢,到底是哪句話對,我看就是時勢造英雄。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股票市場和互聯網,這四個"時點"上,造就了一批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成功人士。
"改革開放就相當于中國把門打開,新生事物就通過這道門涌到屋子里來了。就像這道門,以前一直是關著的,你說新生事物能進來嗎?只要開條縫,有些東西就能進來,開得越大,進來的東西就越多。互聯網呢,是帶有革命性的東西,它從這個門里面進來了,而且把這扇門打得更加開放了。"孫德良闡述了他對互聯網與改革開放辯證關系的獨到理解。
他說,互聯網能讓中國改革開放的門開得更大,開得更快。過去可能是只開了二分之一,有了互聯網后,可能就開到三分之二了。互聯網對改革開放是加速器,沒有互聯網,改革的速度會比較慢。同樣,它帶給我們很多機遇。我就是抓住了這個機遇才發展起來的。
在1995年我從沈陽工業大學畢業,當時讀的是計算機專業。1996年7月至8月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我在一家網絡企業當翻譯,干的活很簡單--每天晚上從網絡上下載奧運信息,譯成中文然后賣給媒體。在那個連撥號上網都極其稀罕的時候,能夠在幾秒鐘之內得到大洋彼岸信息的互聯網。不久,所在的公司倒閉了,但是我發現互聯網的未來在中國前途不可估量。
1997年我從一疊化工行業人士名片中得到啟示,決定創辦中國化工網。化工行業門類多,價格變化快,和國際接軌早,特別符合互聯網信息廣、速度快的特性。浙江又是化工大省,改革開放以后形成了一大批發展欲望強烈的化工企業。創辦當月,網站就有進賬,當年實現盈利。
到了2001年的時候,在我們歷史上第一個大機會來了。我們和世界500強澳大利亞最大的化工企業Orica打了一場官司,爭奪互聯網頂級域名
您可能還關注
- 行業新聞
- 加盟指導
- 經商寶典
- 消費資訊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相關新聞

掃一掃關注微信
品牌投資關注榜
- 10萬以下
- 10-20萬
- 20-40萬
- 4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