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毯產業發展:思維與謀略
或精美、華麗,或古樸、典雅,一幅幅不同產地、不同風格的藏毯盡顯著各自的魅力,吸引著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人們……
從2004年開始創辦的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使得藏毯由牧區作坊、農家小院走向世界的舞臺,青海藏毯產業以其民族性、國際性、專業性的水準,成為一個集產品、文化、藝術、民生等為一體的綠色產業,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也已成為青海不可或缺的魅力“名片”。
發展的力量
青海省高度重視藏毯產業的發展,省委省政府將其做為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和特色經濟的重點產業來扶持。幾年來,省級各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扶持了農牧區藏毯編織車間建設、編織工及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生產工藝及新產品的研究開發、藏毯生產企業前后生產線的改造與擴建、市場開拓、機制毯生產建設等。同時通過連續舉辦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積極開展貿易洽談和信息溝通,提高了青海藏毯知名度,推動了藏毯產業的發展,藏毯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
青海藏毯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基于三大優勢。一是自然優勢。青海地處青藏高原,特殊的高寒氣候,成為優質地毯原料藏系綿羊“西寧大白毛”和牦牛絨的主要產地,為生產高品質的藏毯,儲備了豐富的原材料。二是歷史文化優勢。千百年來,青海藏毯在藏民族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具有自己獨特藏族藝術風格的工藝美術品。正是這種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獨特的民族文化背景,為青海藏毯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文化支撐。三是政策優勢。青海的藏毯過去主要以手工和出口為主。近年來,國內外市場的需求發展很快,機織藏毯得到了快速發展。青海省政府搶抓藏毯產業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從資源、土地配置,資金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并把發展藏毯產業納入青海省“十二五”重點項目規劃,列入全省“扶大”重點工業項目和國家支持藏區建設重點工業項目,傾力把西寧打造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藏毯生產集散基地。
對此,起步僅三年的青海圣源地毯有限公司可謂感觸最深。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政府積極的引導支持,圣源地毯已成為青海省頗具規模的藏毯生產進出口企業。公司的各種產品,主銷日本、歐盟、澳大利亞、亞洲、北美等地區,國內銷售現已啟動,以各省會城市、直轄市及大中小型城市為主。公司總經理張光憲告訴記者,公司投建以來,規模和產品以階梯式的態勢發展壯大,效益成倍增長。為在國內外的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圣源地毯公司已在國內外分別建立起銷售分公司,打開了國內外銷售通道。公司針對世博研發的產品,獲得一次性通過,世博訂單有幾萬平方米,其中的草坪毯、草甸毯、手工掛毯備受到好評。
危機下的突破
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使發展勢頭正盛的青海藏毯產業遭受了嚴重的考驗,調整成了各企業的主要方略。如何尋求后危機時代的突破是青海藏毯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2009年青海省藏毯出口全年累計額為2504.2萬美元,同比減少30%(其中手工地毯出口額為702.2萬美元,同比減少73%;機織毯出口額為1802萬美元,同比增長85%)。2009年藏毯內銷金額為22510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2%,其中手工地毯內銷金額為8906萬元人民幣,同比減少11%,機織毯內銷金額為13244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16%。
最終,青海省藏毯2009年完成銷售收入為3.917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加12%。
而從銷售情況來看,銷售額的增長主要是由內銷的機織毯推動的,機織毯內銷增長了30多倍,這既說明青海藏毯機織毯在國內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同時也說明國內機織毯市場需求旺盛,可開拓的市場潛力很大。
由此,青海省地毯產業產品結構、銷售策略經歷了大調整、大洗牌。
中國藏毯協會秘書長王英虎介紹,在省內手工藏毯企業外銷訂單大幅下降的不利情況下,企業采取了產品結構調整和轉變經營思路的策略,扭轉了歷年來單靠出口訂單的“一條腿走路”傳統模式,各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和國際新市場,逐步轉變為“兩條腿走路”,已呈現出內銷“領跑”趨勢,取得的了喜人的銷售業績。如藏羊集團等企業已經在北京、上海、天津、烏魯木齊、拉薩、成都、重慶、寧波、廣州等大中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營銷網絡,拓寬了銷售渠道,促進了銷售額的大幅提升,在危機影響下“逆市而上”。同時,各企業在狠抓內銷的同時努力穩住和積極開拓國際新市場。如圣源公司引進國內外優秀的染色師、新產品設計師、圖案配色師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來滿足市場對產品需求的變化,及時推出新穎時尚的產品,并計劃在美國、中東、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設立分公司,逐步建立自己的國際營銷網絡體系,擺脫長期依賴國外中間商的控制,建立自己的產品國際品牌。源榮公司則在美國采取“一對一”式終端客戶銷售模式。王英虎認為,正是銷售模式的轉變,極大增強了青海省藏毯企業的銷售能力,在金融危機的陰霾下,藏毯產業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整體銷售業績增長12%的好成績。
青海省海湖藏毯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汪生元告訴記者,公司面對銷售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開始調整,一方面增加內銷比例,另一方面提高手工藏毯產品檔次,同時嘗試與尼泊爾廠商合作,正在準備擴建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營銷中心等,以尋求突破。
品牌,博弈中的頭籌
青海永遠是生產藏毯的最佳基地,當前乃至今后,我們需要努力打造的是青海藏毯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恒偉接受記者專訪時如是說,而提高生產能力,加大市場培育,增強品牌影響力,加大原輔材料基地建設,在提升青海藏毯發展核心競爭力中缺一不可。
王英虎則強調,品牌戰略是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沒有品牌戰略,就難以形成持久的企業核心競爭力。金融危機的經驗表明品牌為企業帶來的利益是內在而持久的,良好的品牌能夠使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品牌經營與品牌戰略應成為企業發展的根本任務。在企業品牌經營的同時,王英虎還認為,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地域品牌將會成為產品競爭的最有利的保護傘,青海藏毯產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積極建設地域品牌是必由之路,因此,青海省各級政府應該加大青海藏毯地域品牌建設力度。
近幾年來,青海省藏毯產業的品牌效益開始逐步顯現。2006年青海“藏羊”牌藏毯被授予“中國名牌產品”、“藏羊”牌商標被授予“中國馳名商標”。“藏羊”、“藏之夢”、“青海湖”三個藏毯商標品牌在國內地毯行業有較高的知名度,產品遠銷美國、日本和歐洲等27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出口創匯3645萬美元,內銷9909萬人民幣。2008年,青海藏毯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成為青海省獲得的第二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而與此同時,青海國際藏毯展覽會已成為國際上知名度較高的手工地毯專業展會之一,成為青海特色產業走向國際市場的一張名片。借助展會推動,青海手工藏毯已成為公認的東方地毯的代表。
如何啟動品牌戰略、推動品牌建設,青海社科院副研究員詹紅巖說,對藏毯產業而言,品牌建設是個系統工程,不能靠企業孤軍奮戰,也不能只靠政府或消費者“呵護”,需要的是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部門要建立政策激勵機制,健全制度推進體系;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增強品牌意識,提高品牌建設能力,加快品牌建設和申報工作,建立廣泛的銷售網絡,擴大電子商務,積極開展售后服務;媒體在內的社會各界要確立起更加明確的品牌意識,營造有利于品牌成長、壯大的良好氛圍;另外,要建立健全市場競爭秩序,依靠市場的客觀評價機制,引領、推動知名自主品牌的誕生與成長。只有群策群力,共同扶植,為知名品牌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才能讓藏毯產業盡快涌現出更多的知名品牌。
手工藏毯,遭遇發展之惑
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青海省手工藏毯出口大幅萎縮,2009年出口額下降七成以上,手工地毯國外訂單大幅減少,銷售不暢,導致大量加工車間停產和技術工人離崗。青海省海湖藏毯有限公司2006年手工藏毯年產達到15萬平方米,2009年只有2萬平方米。而在危機中取得不俗成績的企業,主要是在機織地毯內銷上有大的突破。
王英虎介紹,2008年由于藏毯生產企業國外客戶訂單大幅下降,造成企業無法滿負荷生產,農村加工車間大部分停工導致編織工大量流失。截止2009年10月,多巴公司在農牧區的加工車間數量從2007年底的236個減少到40個,同比減少83%,分布地區從原來遍布全省6州1地1市的22個縣壓縮到只有互助、湟源、湟中、平安、貴德5縣和西寧市郊區花園臺等地。海湖公司的農村加工車間從原來的53個減少到15個,同比減少72%,圣源公司在樂都的8個車間2個已經停產,其余6個車間和城南生產基地的加工車間處于半停產狀態。
與此相反的是,機織地毯生產企業,擁有8條生產線的藏羊機織毯公司計劃從2009年起至“十二五期間”再從國外引進18臺國內地毯行業生產工藝最先進的阿爾法織機和威爾頓織機,生產設備累計達到24臺(套)織機和后整理設備,使產能達到200萬平方米/年。圣源公司則在已有生產線的基礎上計劃再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6至8條,產能達到180萬平方米/年。手工藏毯,真的遭遇了發展之惑?
王英虎說,從中國土食商會地毯分會進行調研的情況看,金融危機影響的是國外一般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對高收入者而言影響不大,青海手工藏毯,屬于高檔奢侈品,應該不會受到大的影響。由此,青海省手工藏毯生產還是具有很大發展空間,之所以銷售不暢,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青海省企業長期以來過分依賴外銷訂單,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外銷體系,沒能很好把握國際市場需求導向;另一方面是青海省手工藏毯創新不足,沒能很好與世界高檔地毯接軌。另外,青海手工藏毯的國際知名度也還不夠高。
從國際行業經驗來看,手工地毯屬于藝術品,應該具有收藏價值,由此,青海省手工藏毯發展應放在重點打造精品上。
張恒偉認為,機織毯應該具有兩重價值:使用價值和欣賞價值;而手工地毯應該具有五重價值:財富價值、收藏價值、文化價值、使用價值和欣賞價值。這一點與國際手工地毯的生產是相吻合的,因此,青海省手工藏毯的生產應該逐步轉向藝術品,打文化品牌。他認為,青海是藏毯的發源地,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深入挖掘藏毯的文化內涵是藏毯最大的競爭優勢,藏毯之所以在國際市場能夠立足,最重要的就是藏毯獨特的文化內涵,其粗獷、古樸和純天然的原汁原味的風格是藏毯最重要的競爭優勢。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文化也需要與時俱進,藏民族文化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可以吸收世界上所有優秀的文化,將其融入藏毯設計之中,讓藏毯文化走向世界。
詹紅巖則表示,要加大產品的科技含量,在保持民族手工藝特色的基礎上,大膽進行技術創新,在色彩、圖案的精致程度方面有所突破,提高藏毯的附加值和在市場上的美譽度,提高產品檔次和競爭力。
掃一掃,轉到手機閱讀: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