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服產業競爭成紡服貿易摩擦主因
2012-11-26
日前,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收到歐盟高等法院下達的判決書,最終裁定歐盟初級法院在審理奧康抗辯歐盟反傾銷的案件上,個別法律條款使用不當,欠缺公正,終審判定中國奧康勝訴。法院判決歐盟委員會賠償奧康上訴歐盟初級和高等法院的訴訟費折合人民幣500余萬元。與奧康有貿易關系的進出口商可從歐盟有關方面退回6年來被征收的反傾銷稅。這對中國企業來說,的確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件。奧康的勝訴不僅標志著一個鞋企最終在法律上取得了抗辯歐盟皮鞋反傾銷的勝利,也標志著中國企業敢于上訴、堅持上訴,能夠自信且堅定的運用法律手段直面貿易保護。
其實,奧康事件已有先例。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主動起訴了共計11起案件,截至目前已有8起有了最終的裁決和結果,中方在多數案件中獲得勝訴。在浙江省溫州市,除奧康抗辯歐盟獲得勝訴外,2010年,溫商陳伍勝[微博]領銜的中國通領科技集團和溫州三蒙科技電氣經過3年維權,也成功通過司法訴訟告倒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破除因ITC錯誤裁決造成的貿易壁壘,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訴美國政府機構獲得完勝。這些事件和數據皆說明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已經有一部分企業能夠以國際化的視野進行經營,能夠讀懂規則并運用規則,能夠以自身的實力應對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國的企業在成長。
然而,在為奧康勝訴喝彩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有一些反思與警覺。奧康真的勝利了嗎?奧康事件起于2006年10月中國皮鞋業與歐盟之間的貿易摩擦,當時歐盟決定對中國皮鞋征收為期兩年的16.5%的反傾銷稅,且在反傾銷征稅期滿后,再以落日復審為名,將反傾銷措施再延長15個月,奧康等5家中國企業奮起抗爭,上訴至歐盟初級法院,2010年4月,在歐盟初級法院宣布駁回中國5家鞋企的訴訟請求并宣布中國鞋企一審敗訴后,其余4家鞋企宣布放棄上訴,而奧康則繼續堅持上訴至歐盟高等法院,最終勝訴。從事件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6年,6年來中國鞋企所蒙受的損失,失去的市場,失去的機會,失去的企業成長壯大的時間與空間,豈是這點賠償能彌補的?
隨著中國的崛起與發展,在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的同時,也成為了全球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已連續17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據WTO統計,2001年—2010年,中國共遭受574起反傾銷,占世界反傾銷總數的27%,其中,美國對中國發起101起反傾銷,歐盟96起,而印度則以137起列為對中國反傾銷最多的國家,阿根廷為82起。受到貿易救濟調查共692起,涉及總額約400億美元。2011年中國出口產品遭遇了近100項貿易保護措施,涉案金額約60億美元。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億美元,增長近8倍。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貿易預警”項目監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
產業競爭力變化是導致中國遭受貿易摩擦增多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國處于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生產配套能力較強,規模經濟優勢明顯,中國作為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帶動出口持續增加,這就使得中國一方面要承擔起“世界制造中心”的重任,一方面又要遭受產業沖突增多而導致的貿易摩擦。迅速發展的出口競爭優勢,必然帶來主要經濟強國和貿易大國對中國出口的不滿和限制,因此,在眾多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案件中都帶有明顯的貿易保護色彩。
不久前發生的歐美對中國光伏產業的雙反調查亦是如此。2012年11月7日,在奧巴馬宣布贏得連任之后幾小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終裁,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實質性損害了美國相關產業,美國將對此類產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傾銷和14.78%至15.97%的反補貼關稅。在此之前,2012年9月6日,歐盟也曾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歐盟對中國發起的規模最大的一宗貿易訴訟案,年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約合1300億人民幣),7成中國光伏企業面臨生存的壓力。
究其原因就是,隨著中國光伏產業憑借“產業鏈完整、配套產業齊全、綜合技術水平世界領先”逐漸占領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美歐的市場份額逐漸萎縮,如美國的市場份額已由上世紀90年代47%萎縮至7%,在既難以在技術上有新的突破,又不能在成本上與中國企業競爭的情況下,就揮起了貿易保護之劍。中國古代就有“樹大招風”一說,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急劇上升,歐美等發達國家抑制和限制中國發展的意圖十分明顯,從2009年到2012年,美國對華發起的貿易調查已經有50多項,比2006~2009年的“雙反”調查總和幾乎多出一倍。歐美等國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已由傳統的關稅、配額、許可限制轉向知識產權保護、匯率制度、外資企業投資環境等制度層面。
奧康事件、歐美對中國的光伏事件,應該警醒中國,也應警醒世界,中國需要公平自由的競爭環境,世界需要重新制定反對貿易保護、減少貿易摩擦的新規則。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認為,保護主義短期可能給發起的國家帶來一定好處,但是長期來看會拖累經濟的繁榮,加劇地區的貧困化。其實,貿易保護的始作俑者依然是政府,各國政府不僅在國際競爭中保護自身的產業與貿易利益,而且直接介入本國企業與外國企業之間的競爭。因此,在世界經濟低迷和衰退期,貿易保護主義將很難杜絕,除非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能率先抵制并放棄貿易保護,形成和諧、包容的全球經濟發展新理念,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才可能真正杜絕,世界經濟才可能實現真正自由、公平、活力的良性循環。
其實,奧康事件已有先例。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主動起訴了共計11起案件,截至目前已有8起有了最終的裁決和結果,中方在多數案件中獲得勝訴。在浙江省溫州市,除奧康抗辯歐盟獲得勝訴外,2010年,溫商陳伍勝[微博]領銜的中國通領科技集團和溫州三蒙科技電氣經過3年維權,也成功通過司法訴訟告倒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破除因ITC錯誤裁決造成的貿易壁壘,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訴美國政府機構獲得完勝。這些事件和數據皆說明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已經有一部分企業能夠以國際化的視野進行經營,能夠讀懂規則并運用規則,能夠以自身的實力應對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國的企業在成長。
然而,在為奧康勝訴喝彩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有一些反思與警覺。奧康真的勝利了嗎?奧康事件起于2006年10月中國皮鞋業與歐盟之間的貿易摩擦,當時歐盟決定對中國皮鞋征收為期兩年的16.5%的反傾銷稅,且在反傾銷征稅期滿后,再以落日復審為名,將反傾銷措施再延長15個月,奧康等5家中國企業奮起抗爭,上訴至歐盟初級法院,2010年4月,在歐盟初級法院宣布駁回中國5家鞋企的訴訟請求并宣布中國鞋企一審敗訴后,其余4家鞋企宣布放棄上訴,而奧康則繼續堅持上訴至歐盟高等法院,最終勝訴。從事件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6年,6年來中國鞋企所蒙受的損失,失去的市場,失去的機會,失去的企業成長壯大的時間與空間,豈是這點賠償能彌補的?
隨著中國的崛起與發展,在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的同時,也成為了全球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已連續17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據WTO統計,2001年—2010年,中國共遭受574起反傾銷,占世界反傾銷總數的27%,其中,美國對中國發起101起反傾銷,歐盟96起,而印度則以137起列為對中國反傾銷最多的國家,阿根廷為82起。受到貿易救濟調查共692起,涉及總額約400億美元。2011年中國出口產品遭遇了近100項貿易保護措施,涉案金額約60億美元。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億美元,增長近8倍。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貿易預警”項目監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
產業競爭力變化是導致中國遭受貿易摩擦增多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國處于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生產配套能力較強,規模經濟優勢明顯,中國作為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帶動出口持續增加,這就使得中國一方面要承擔起“世界制造中心”的重任,一方面又要遭受產業沖突增多而導致的貿易摩擦。迅速發展的出口競爭優勢,必然帶來主要經濟強國和貿易大國對中國出口的不滿和限制,因此,在眾多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案件中都帶有明顯的貿易保護色彩。
不久前發生的歐美對中國光伏產業的雙反調查亦是如此。2012年11月7日,在奧巴馬宣布贏得連任之后幾小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終裁,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實質性損害了美國相關產業,美國將對此類產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傾銷和14.78%至15.97%的反補貼關稅。在此之前,2012年9月6日,歐盟也曾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歐盟對中國發起的規模最大的一宗貿易訴訟案,年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約合1300億人民幣),7成中國光伏企業面臨生存的壓力。
究其原因就是,隨著中國光伏產業憑借“產業鏈完整、配套產業齊全、綜合技術水平世界領先”逐漸占領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美歐的市場份額逐漸萎縮,如美國的市場份額已由上世紀90年代47%萎縮至7%,在既難以在技術上有新的突破,又不能在成本上與中國企業競爭的情況下,就揮起了貿易保護之劍。中國古代就有“樹大招風”一說,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急劇上升,歐美等發達國家抑制和限制中國發展的意圖十分明顯,從2009年到2012年,美國對華發起的貿易調查已經有50多項,比2006~2009年的“雙反”調查總和幾乎多出一倍。歐美等國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已由傳統的關稅、配額、許可限制轉向知識產權保護、匯率制度、外資企業投資環境等制度層面。
奧康事件、歐美對中國的光伏事件,應該警醒中國,也應警醒世界,中國需要公平自由的競爭環境,世界需要重新制定反對貿易保護、減少貿易摩擦的新規則。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認為,保護主義短期可能給發起的國家帶來一定好處,但是長期來看會拖累經濟的繁榮,加劇地區的貧困化。其實,貿易保護的始作俑者依然是政府,各國政府不僅在國際競爭中保護自身的產業與貿易利益,而且直接介入本國企業與外國企業之間的競爭。因此,在世界經濟低迷和衰退期,貿易保護主義將很難杜絕,除非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能率先抵制并放棄貿易保護,形成和諧、包容的全球經濟發展新理念,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才可能真正杜絕,世界經濟才可能實現真正自由、公平、活力的良性循環。
掃一掃,轉到手機閱讀:
回復 234154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蓄勢待發!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開展在即!
盛夏伊始萬物并秀。2022寧波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將于7月1-3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展為華東地區紡織服裝供應鏈...
文化自信激揚時尚創意,產業互聯聚合集群之力 高陽毛巾榮獲十大時尚引領榜樣殊榮
日前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年度精銳榜發布儀式暨2021行業精英論壇上,河北瑞...
守望相助盡責任,intertextile家紡展攜手企業逆向前行
近期,家紡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中國國際家紡展組委會一直在密切關注企業的復工情況,并與中國家紡協會一起,對企業展開問卷調查活...
一元開店,店聯盟全新上線
還在店里坐等顧客上門?還在發愁庫存壓力?沒有優質一手貨源?有了店聯盟,以上問題統統幫您解決!店聯盟是什么?店聯盟擁有多種...
家紡市場成交穩中攀升
近期,中國輕紡城傳統市場家紡市場成交局部活躍,滌綸長絲類裝飾面料掛樣品種增加,現貨上市場量局部性有所增加,但部分中小經營...